A级车模块化架构平台,上汽想到做到!

作者:吴琼(编辑:顾行成)
2019-07-15 13:10:18

A级车模块化架构平台,上汽想到做到!
 
“搞研发的人,一生中能有几次做完整的整车架构的机会?接到调任后,我没考虑就来了。” 回忆起2013年被点名、调往自主研发A架构平台(整车架构平台)的那一天,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康华平仍难掩兴奋。“上汽集团真有勇气。当时,没有几家中国汽车企业敢于拿出几个亿来做架构。”
几年前“冒险”种下的树,换下来了今天的硕果:基于“A架构”开发上市的Ei5,成为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最受欢迎的车型之一;ei6成为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畅销车型;传统汽车如i5成为最受欢迎的国产轿车的领导车型之一。
更多有竞争力的车型,正在上市之路上。
 
 
总裁说了两个字:继续!
回看2012年初,上汽集团开发A架构平台的决定,不仅不是冒险,而是前瞻性的判断。尤其,在那个非做不可的时间窗口。当时,上汽自主品牌进入新一轮发展布局,希望从销量增长迈入盈利增长。但有一个前提,先除掉巨大的拦路虎——产品平台体系、系统复杂、规模效应低等问题。
2012年前后,上汽乘用车有五大产品平台——A0、A、A 、B以及SUV平台,分别对应的产品则是MG3、荣威350、MG5、荣威550和MG6等产品。“技术体系也不同,这和我们自主品牌发展历程相关”康华平回忆。当时,上汽集团走了多条腿走路的自主发展之路,既有引进消化,又有收购兼并。比如,罗孚体系就来自于2005年收购的英国罗孚资产。想降本,想实现盈利,就必须整合A级车平台。当时,上汽集团提出了投资10亿元、开发新A级车平台,今后所有A级车产品都在这一平台上开发,实现大部分零部件的互通,从而降低成本;并计划2016年推出该平台上的第一款量产车——全新换代升级的荣威550。
尽管被点名调来的康华平,曾在泛亚负责过两个重大项目的开发——中级轿车君威的改款、新一代国民车赛欧平台的开发,但做汽车架构平台模块化集成还是第一次。康华平坦诚地告诉记者,“对于能不能做成?当时心里还不是很有把握的。”
直到第一辆样车(骡子车)出来后,团队才真正有了信心。“当时,集团总裁、集团各部室的领导,甚至邀请了旗下各企业开发的负责人,到广德试我们这款骡子车。”康华平记忆犹新,“总裁试后就说两个字,‘继续’!这是一个转折点,让我们有信心可以做下去。”
成功开发出A架构平台模块化后,经济效益随之而来。据介绍,单一项目可节省开发费用8000万元、人工成本1000万元、试验造车及台架整车验证费用9000万元。
 
化繁为简  目标领跑
康华平认为,自家技术可以和和业内最著名的平台——大众MQB平台相比,“在PHEV、EV应用上,我们架构兼容性更领先。”
打造一个兼容性的平台,难度不小。“我们没有一个完整的从架构到整车的开发体系。没有形成流程,我们就不知道先做什么,后做什么?”康华平谈到当年的两大挑战,“我们有技术标准,但没有形成完整的自己的标准体系,这需要我们边进行架构开发,边形成我们自己的体系和标准。”
最终,康华平和他的团队实现了目标。“在开发初期,我们就考虑要涵盖传统动力车、插电混合动力车、纯电车的开发,所以现在基本上能够实现一个车型三款车。”康华平说,“我们用了三舱模块化开发理论,将车分成前舱、中舱和后舱三个模块。前舱要求布局、界面统一,做到能装进规划的动力总成,以给缩短制造、开发验证的时间,及降低成本。通过三个舱,可以组合出不同的产品系列。如此一来,这一架构可以覆盖A级、A+级轿车、SUV、MPV等多种车型,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、降低后续项目的开发费用和模具投资费。”
随着模块化架构开发,不同车型共用零件的共用率提高,新车的开发效率提高,有助于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新车。康华平说“从完整的开始到第一款车投产,我们花了将近六年的时间;但第二款、第三款、第四款车推出的速度就快了。有可能第二款车只需要两年,因为我们可以同步开发很多个车型。产品的节奏加快了,可以形成持续竞争力。”在做自主品牌的前几年,上汽乘用车曾吃过节奏太慢的苦头。比如,荣威 750、荣威550、荣威350都曾经热销过,但因后续产品研发跟不上,最终无法一鼓作气。康华平说,“现在,我们在纯电动、混动车上甚至引领了节奏。”
受益的不仅是上汽。国内架构模块开发产业也随之成长。“这有点类似于二二三十年前桑塔纳国产化。我们培养了一批国产零部件供应商。”康华平说,“中国自主的地位大幅提升。国际主流供应商也愿意跟我们来一起谈谈怎么做架构,怎么做平台,关系变得平等。在某些领域,我们主导的可能更多一些,而不是供应商主导。因为我们比他们更懂中国市场。” 
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远不止于此。康华平说,“上汽集团是排名36的世界500强企业,它需要有一个配得上的开发团队。”

还可以输入300 评论

相关评论(0)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