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起云涌之际:看华为如何应对

作者:阮希琼(编辑:阮希琼)
2019-06-13 09:29:21

近日,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(BIS)把华为列入“实体名单”,随之产生了一系列“断供”传闻,还有关于谷歌暂停支持华为部分业务的消息。5月21日一早,美国方面又发出了针对华为的“90天临时执照”。

一周之内,在来自美国政府和合作企业接二连三的极限施压之下,华为是如何应对的?在如潮的舆情之中,华为又是如何把握舆论走向,直面问题与挑战的?

1.备胎计划,关键核心部件自己也能做

此次事件,让海思半导体这个“备胎”一夜之间刷屏。其实,海思的诞生还要从十多年前的一场官司说起。

2003年,美国思科公司对华为的软件和专利侵权提起诉讼,虽然最终以“双方达成和解”收尾,但它坚定了任正非做芯片的决心:“关键技术一定要站立起来。”

2004年,任正非找到了何庭波,“我给你每年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,给你两万人。”当时,何庭波被吓坏了。要知道,当时整个华为只有3万人,研发投入不到10亿美元。

没想到的是,15年前未雨绸缪的一步,成就了华为向美国说“不”的底气。

不过,海思半导体起步很艰难,历经多次惨败,其间甚至被自家嫌弃。“搞不好会连累手机业务。”公司内部吵成一团。最后,任正非干脆将移动终端芯片从海思转移到手机公司做,手机公司补偿海思的前期投入,让手机和芯片共存亡。

如今,海思半导体已悄然成为中国最大的半导体公司。2018年,它挤进全球前五大芯片设计公司的阵营。这一年,华为手机销量超过2亿台,其中有一半用的是海思研发的麒麟芯片。

“我们不会轻易狭隘地排除美国芯片,要共同成长,但是如果出现供应困难,我们有备份。我们的芯片在‘和平时期’都是一半来自美国,一半来自华为自己。我们不能孤立于世界。”面对美国的禁售令,任正非如是说。

在何庭波给全体员工的信中,有一句话值得寻味:“多年前,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,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。预计有一天,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,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。”

2.供应链备货,像狼一样顽强和嗅觉灵敏

5月21日,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,华为量产能力很大,不会因为美国的禁令而断供,今年也不会出现负增长。

任正非说,华为已经做好准备,不会出现极端断供的情况。我年初判断这个事情的出现可能是两年后,要等美国和我们的官司判决以后,美国才会对我们实施打击,无论结论怎样,(美国)都会对我们打击,这样我们还有两年时间,足够准备。但由于孟晚舟被捕,就把“导火索”时间推前了。

为了抢时间备货,华为已经很久没有休息日了。任正非说:春节加班期间,仅仅是保安、清洁工、餐厅服务员……,在国内就有5000名服务人员供应我们的“战士”,他们可以拿多倍工资。公司采购食品的价格都翻一番,还给服务员一些小费。我们很多员工春节期间连家都不回,打地铺睡,就是要抢时间奋斗。

这并不是华为第一次面对危机。2000年年底,任正非在《华为人》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《华为的冬天》的署名长文。“十年来,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,对成功视而不见,也没有什么荣誉感、自豪感,而是危机感。也许是这样,才存活了十年。”

2001年,互联网经济泡沫破裂,华为业绩利润大幅下滑、裁员、降低投入、收缩业务、架构调整、业务转型……2001年,华为还把旗下最赚钱的安圣电气卖给了艾默生,提前获得了65亿元“过冬”资金。最终,华为不仅度过了那个“寒冬”,还“破茧成蝶”。2003年,华为获得了爆发式增长,销售规模首次突破300亿元,这也为华为的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3.研发投入要讲效率,钱该砸向哪里?

铁了心要在核心技术上出成绩的华为,在研发上十分舍得砸钱。

2018年,华为的研发投入为1015亿元,超越了微软、苹果和英特尔,比腾讯和阿里巴巴当年研发投入的总和还多。过去十年,华为的研发投入接近4000亿元人民币。其中,芯片研发项目大约占到40%。此次事件的升级,也从另一角度证明,这些钱砸得值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事件中,任正非还提到:“过去的方针是砸钱,可芯片光砸钱不行,还要砸数学家、物理学家等。”言下之意,砸钱也要砸对地方,不仅仅要在应用层面做研究,还要极大程度地在基础科学上下功夫。

当然,他不只是说说而已。当前,华为有超过15%的研发费用投入在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上,主要载体为华为“2012实验室”,其被誉为“中国黑科技最多的神秘基地”。“2012实验室”这个名字来源于2009年上映的电影《2012》。任正非观影后认为,华为也需要造一艘自己的“诺亚方舟”。在那里,华为聘用了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工作。

“我们自己在编的15000多位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专家是把金钱变成知识,我们还有60000多位应用型人才是开发产品,把知识变成金钱。”任正非说。

曾经有人质疑,基础研究不适合公司去做。“但是如果公司不做,我们就不能领导或领先这个时代,那我们就不能赚超额的钱,我们就不可能有超额的投资,那我们就变成一个代工厂了。”任正非说。

4.危机时刻,价值观凝聚多方力量克难关

危机时刻,媒体报道背后包含着各种情绪,随时可能将企业推向深渊。此时,用企业价值观将相关方凝聚在一起,直面质疑与挑战,永远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
任正非首先看到的就是报道背后的情绪。他对媒体表示:目前对华为有两种情绪,一种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支持华为,另一种是华为绑架了全社会的爱国情绪。

他称,自己的小孩就是不爱华为,因为他爱苹果。“我们家人现在还在用苹果手机。苹果的生态很好,家人出国,我还送他们苹果电脑,不能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必须用华为手机。”

任正非称:“我们也能做与美国芯片一样的芯片,但不等于说我们就不买了。”

任正非说:“我们之前至少买了高通5000万套芯片,我们从来没有抵制高通。”他还表示,操作系统华为会做、能做,但不一定是替代别人。

任正非强调:“美国在科技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,很多小公司的产品超级尖端,但是在我们的行当上(5G),我们做到了前列,但是整体国家而言,我们和美国比,差距还很大。”“我们要学习人家的前沿,大家不是在学习理论。”

他说:“我们牺牲了个人、家庭,是为了一个理想,为了站在世界高点上。为了这个理想,跟美国迟早会有冲突,但最终还是要一起为人类做贡献。”

任正非话语中显示出的自信和视野,在危机时刻将员工、供应商、经销商等相关方凝聚在一起,排除干扰,专心致力于克服困难,聚焦进一步的发展。


还可以输入300 评论

相关评论(0)

相关推荐